为了帮助刚刚完成小学升初中的初一学生缓解学科增多、学业压力增大带来的烦恼,纾解考试带来的困惑,引导孩子塑造健康积极的考试心态,黄广教育集团心理健康教育与指导中心主任、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马海军老师近日面向广州市黄广中学”)初一学生开展以“如何正确对待考试成绩”为主题的心理讲座,得到师生的积极响应。
1、如何树立孩子对成绩的正确认知
“同学们,大家是否产生过未达预期的失落感?”
“同学们,大家是否曾经因为无法达到父母期待,或者担心被父母批评等问题,而产生无法排解的负面情绪?”
得到引起现场同学共鸣的种种真实反馈后,马海军老师首先强调成绩波动属于正常情况,以针对真实事例的相关分析帮助学生对考试成绩树立正确认识,避免因认识误区而产生越来越多的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马主任特别指出,考前结合合理目标恰当地激励自我是可取的,但考后要自行消化“必须考上第几名/多少分”的绝对化要求,切勿任由达不到预期而产生的焦虑感和挫败感过度影响自己,不能简单将考试成绩与成功或失败联系起来,影响考试发挥的因素既有自身原因也有无法控制的客观情况,何况胜败乃常事。
考试的目的仅仅在于检测一阶段的知识学习掌握情况,成绩能反映某阶段个人需强化巩固的薄弱环节或需注重弥补的明显不足,但并不意味着成绩能衡量自己整体的知识能力水平,考试的真正意义是提示大家以后应该如何有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

2、如何帮助孩子客观而科学地应对考试成绩
心态决定一切,学生们面对分数要有颗平常心,不患得患失。不能因为考高分而忘乎所以、骄傲自满,也不能因考低分丧失信心、自暴自弃。应采取“考前重视,考场正视,考后研究”的科学态度,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成绩都站在客观角度全面审视、深入分析,找出自身在知识掌握层面的问题所在并实行精准击破。
看看是哪些题目做错了,这些题目错的节点在哪里,是因为粗心马虎、审题不严、概念不清、时间不够,还是基础不过关、能力不及?分析是实践的有力保障,同学们要重视分析自己的各科成绩,分析进步和退步的原因。”
马主任结合学生们面对不理想成绩的普遍消极反应进行一一解析,并指出:总结是学习的源动力,恒心是人生的加油站,后续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具有可行性、科学性的提升规划,配合坚持不懈的努力,定能收获令自己满意、让老师认可、使家长放心的成果。
3、如何帮助孩子掌握考试前后的情绪调节技巧
考试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成绩理想自然欢喜,但难免会有同学承受失望、失落等消极情绪。为了帮助同学们及时调节,马海军主任特别向现场学生传授情绪调节的妙招——做有氧运动。
比如一周慢跑至少3次(每次20-30分钟),适时做自己感兴趣且有益身心的事,向信任的好友倾诉,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等。
培训讲座上,马主任面向现场初一师生诚恳表达学校心理咨询室为同学们服务的信心,并鼓励学生们如在校园学习生活上遇到难题或有难以自行排解的消极心理、负面情绪,可以多多寻求心理老师的帮助。
马主任综合自身在青少年心理成长领域的研究及相关实践经验,与同学们展开友好互动,帮助同学们学会及时调整心态,也有助于培养同学们乐观、坚韧等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同学们形成最佳的整体学习状态,勇敢面对人生一次又一次考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