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广州市黄广中学 > 新闻资讯 > 新闻快讯 > > 光环笼罩黄广中学
光环笼罩黄广中学

   (本报记者 甘丽华 董 伟)“湖北省黄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这是陈鼎常印在自己名片上的头衔。只有当他谈起自己在英国伊顿公学的演讲,历数从黄广中学走出去的优秀学生时,一个中学校长的形象才渐渐浮现出来。陈鼎常,黄广中学现任校长,全国级别最高的中学校长,除了这个身份外,他还是十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当地很多人眼里,陈鼎常的多重身份在某种意义上就是黄广中学地位和声望的象征。

1999年,倪焱平成为本镇初中唯一一个考进黄广中学的人,这在当地可是件大事。为了庆祝,家里摆下了宴席,大队的干部还送来贺礼。可是,3年后,当他考上武汉大学时,家里却没有再为他摆宴席,因为在镇里人看来,这是预料中的事。

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黄广中学绝不仅仅是一所中学,它还是学生们“美好前途的象征”。

已经走出黄广中学校门的袁心怡,是第41届国际数学奥赛金牌得主,一个来自麻城大山里的孩子,祖祖辈辈最高的文化水平是小学四年级。拿到金牌时,黄广市政府奖励她两万元,可以给家里盖房子了。之后她申请到哥伦比亚大学的奖学金,每年高达36万美元。

“黄广中学面对的主要是农民、工人、普通公职人员的子女。这样的例子何止一个袁心怡?”陈鼎常感叹道。近20年来,从黄广中学走出的毕业生中有10位省部级以上干部、9位将军,3000人获得高级职称,300名海外博士。

 

说到黄广中学的影响力,几个细节很有说服力:1994年,黄广中学举办90年校庆,消息上了当天的新闻联播,排在第五条;黄广中学每年有两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黄广市政府门户网站首页显著位置挂着“黄广中学”的图片……

“我们的教育,不是培养‘考生’,而是培养‘学生’;不是把课堂变为按工艺流程进行人才生产的梦工厂,而是把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鲜活的人来造就……”

20064月,英国伊顿公学,陈鼎常侃侃而谈中国人文精神与黄广中学的传承与传新,他是第一位在英国伊顿公学演讲的中国中学校长。

黄广中学曾被看作“应试教育”的典型,这在黄广中学看来实在是一种误解。一方面,在高考中的卓越表现给黄广中学带来了利与名,但在素质教育呼声日涨、教育评价体系日益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黄广中学正在有意无意地淡化“应试教育”典型的负面评价。

学校要求文科老师写千字文,理科老师做千题集,撰写教学反思录,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学生要跳出题海,老师就必须自己先跳进题海”。

事实上,黄广中学除了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外,作为一个经济体,它在当地的影响也是响当当的。

在黄州市新城区,一个占地460亩,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投资近两亿元的新黄广中学已基本成形。

“黄广市黄州城区年利润超过1000万元的企业屈指可数,而黄广中学的效益并不比这些企业差。”校长陈鼎常不无自豪地说,继2005年学校自筹资金300万元以后,2006年又筹到300万元用于教职工专项补助。新班子上任后,自筹资金3160万元支援新校区建设,筹资总数超过黄广中学100余年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

2005年,黄广中学惠州学校举行开学典礼,双方初步确定合作20年,黄广中学可从中获得8000万元回报。

除了办分校,据知情者分析,黄广中学从高考中获得的收入还包括出版应试复习资料,推广网校课程等。根据陈鼎常透露的数字,目前黄广中学校办企业一年可创收500万元。

巨大的经济效益让黄广中学的学生们得到了实惠。黄广中学为家境贫寒的优秀学生设立了各种奖助学金:录取到理科试验班的100名学生,学校给予每人每月200元的生活补助,每人每年2000,3年共计60万元;阳光班、宏志班、光彩班各招收50名学生,每人每月补助200元或250,学费全免。

陈鼎常这样概括黄广中学的贡献:把普通的农民、工人、干部职工子女送到国内外最好的高校,他们的人生因此改写,为黄广减少农民,为世界输出了智力,起到了社会导向的作用,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反过来又反哺黄广。

“高考改革是渐变的,不要希望改革一蹴而就。这不是因为黄广中学因高考出名而维护高考,不是站在一校、一己利益,而是站在民族的未来。”陈鼎常说,高考是相对公平、最切合实际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