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广州市黄广中学 > 全面教育 > 能力培养 > MINI-MBA >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一、培养自信心对学生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的自信程度与他的成功率成正比。也就是说成功的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强;反之,失败次数越多,自信心越弱。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正是接受新鲜事物和良好教育的关键时期,自信心对其性格的形成、成绩的优劣、事业的成败等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自信心只有很少一部分受遗传因素影响,而环境和教育对个体自信心的形成与增强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充分说明,自信心的培养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心们的明显差异在于自信心。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拥有了自信,也就是向日后的成功迈进一步。对于学生的学习亦是如此。

 

对于学生而言,自信心不足就会表现出不合群、不敢做,甚至不相信自己等。同时,自信心又是成功的基石,有了自信心学生的大脑机能在强烈自信的激励驱动下,会焕发出极大的潜能,学生才能调节自己的心理机能,培养兴趣爱好,而人们的兴趣和爱好是成就事业的最好教师。为此,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是提高素质教育的关键,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自信心缺乏的原因及危害

 

学生缺乏自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是性格本身的特点。这部分学生表现为性格内向、脆弱,遇挫折时耐受力差,也容易缺乏自信,成为以后成长进步的绊脚石。不过,通过后天的培养,能逐步完全改变这种性格,从而成为一个充满自信的人。

 

二是不能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由于学生年龄小,思维尚不成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缺乏针对性,对自身的认识也不能正确客观的评判。如心理特征以及自己与他人的关系的认识,这一阶段机具教育引导性,同时,教育不科学,心理上就会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自卑。实践证明,很多缺乏自信心、存在自卑心理的中学生,都缺乏对自我正确认识与评价,即表现为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或者很少能看到自己的优点,总感觉别人比自己强,在看到别人的长处时,心理就不平衡,自卑心理增强,表现为胆小怕事,不敢面对挑战,遇到有困难就会一蹶不振,丧失信心和勇气,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

 

三是教师、同学和家人的无意伤害。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文化素质的高低、家庭环境的和谐等都给他们带来不同的影响,尤其是那些父母关系紧张、纠纷多、不稳定的家庭,对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严重不良影响,这些学生常常表现为自卑、不合群等。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些教师不注意教学方法,对学生缺乏了解,错误的进行批评教育,使中学生的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同学之间,交流中无意的伤害,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

 

三、增强中学生自信心的对策

 

1.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安全感、稳定感和使命感。教师应注重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在班集体中形成一种和睦、合作、相互支持与信任的气氛,应给予学生一种基本的安全感。如果一个学生觉得自己很安全,而不是觉得到处充满危险,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碰,甚至犯了错误也不要紧,那么他就不会担心自己受到伤害,也就能学会信任他周围的环境,信任他接触到的人,信任这个世界。同时,教师应该给学生无条件的爱与关怀,让他们获得一种稳定的情感保障,让学生知道即使在他做错事的时候,在教师生气甚至惩罚他的时候,爱依然是持久的、无条件的,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安全感和稳定感。应该说,安全感和稳定感是建立自信的一个重要基础。

 

促进学生的使命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如果一个学生觉得生活没有什么意义,整天无精打采,无所事事,就很容易丧失自信。父母和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生活的目标,促使学生建立使命感。一旦学生有了生活的目标,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也就获得了一种内在的动力,生活就会充实起来,从而增加生活的信心。

 

2.多为学生创设显示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相信自己是一个好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让他们在一定的公开场合“亮相”。当他们取得成功时,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千万别小看表扬的作用,他能鼓励孩子更有信心,鞭策孩子向更高的目标不断进取。

 

3.加强孩子能力的培养。自信源于对自我能力的确定,所以,提高能力是增强自信的必要条件。可是,目前许多家长在孩子能力培养中存在一定偏差。偏差之一,家长在能力内容选择上有所失衡。许多家长比较重视孩子的知识技能、艺术技能培养,而忽略了孩子生活处理能力的培养,造成孩子独立生活能力差,面对困难环境缺乏自信。偏差二,家长包办代替。因为怕孩子受到伤害或把事情办糟,孩子一有困难,家长便采取保护措施,是孩子丧失了经常磨练的机会,殊不知,越是事事代办,越俎代庖,越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压抑自己的行动欲望,能力也就无从培养。因此,要培养孩子的能力,就要全面入手,敢于放手,凡是孩子自己可能做好的事,就要相信他能做好,使孩子感受到你的信任,他才会产生信心。当然,孩子独立办事,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把事情办糟,甚至惹来麻烦。这时,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树立“我能行”的信心,懂得“不怕失败,大胆尝试”的道理,让他们在实践中“吃一堑,长一智”,不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4.给孩子正确积极的评价,创造宽松的家庭环境。家长、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判断,影响着孩子对自己的信心。当我们看到孩子闯祸时,不能严厉的指责,一味的挖苦,甚至嘲笑,这不但会损伤孩子的信心,还会激起孩子强烈的抵触情绪。孩子们总想把事情办好,一旦失败,心中就会不悦,再遭责备,更会增添消极情绪,增加孩子的紧张焦虑,因此会不由自主的重蹈覆辙,一错再错,这是应给予孩子正确积极的评价。

 

现在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子女期望值过高。子女弱未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有些家长的愤怒、失望、冷漠或冷嘲热讽,常使孩子无所适从,感到压抑,导致自信心缺乏。班主任应帮助学生家长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目标要求。为可望且可及的目标而努力,有利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很多家长没有和孩子深层次的思想交流,平时对孩子的生活照顾的很多,却忽略了精神上的关怀,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理负担是否沉重。教师要召开家长会,让家长不要对孩子求全责备,要及时帮他们排忧解难,给他们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我们要帮助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实力和长处。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一是判断失误,没有认清自己的有利条件;二是与自己条件好的同学比,觉得自己不行;三是意志不坚强,怀疑自己的能力。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引路人,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恢复信心,磨练意志。要鼓励孩子们在做每件事时,不要说“我不行”,而要说“我试试”。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我们都要及时的给予肯定,使他们克服自卑感和胆怯心理,增强自尊和自信。

上一条:对学生一生都有益的十五个词       下一条:没有了       返回上页